银河娱乐(1331·VIP认证)登录官网-Web Game Platform

新闻中心
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
输液用量突飞猛进 专家呼吁设立“输液安全日”

来源:银河娱乐1331官网登录版    时间:2016年12月25日
短短20年间,中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“输液大国”,杜绝过度输液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。

 

“今年春节假期都在海南过的,回到重庆孩子就感冒了。到某医院连续输液3天后检查结果出来了,医生说几项指标超高,怀疑是白血病!要求住院。”2月17日,家住重庆渝北区的刘先生愤愤不平地对《工人日报》记者说,“我觉得不可能啊,孩子明明就是因为气温低感冒了!赶紧咨询了几位专家,看了结果后专家们都说,这些指标高是因为输液的缘故啊。”

事实上,近年来,因为过度输液出现的问题远不止这样虚惊一场。根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,我国医疗输液年超100亿瓶,相当于国人年平均每人输了8瓶液,远远高于国际上2.5至3.3瓶的水平。输液在中国并非是新出现的问题,“能吃药不打针,能打针不输液”的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,在现实中早已被颠覆。短短20年间,中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“输液大国”。

如何建立更加合理的医疗模式

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,生病了不仅意味着身体上的不适,还得在医院花费很多时间等待治疗,一个小感冒,得连续几天跑医院。因此,好多人患了感冒、拉肚子、咳嗽甚至牙痛等病症,为了追求快速见效,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给输液(俗称为点滴)。在他们看来,输液见效快,很快就能“药到病除”。也有部分医生为了显得治疗“见效快”而给病人输液治疗,输液已经成为一些基层医院临床主要用药途径。

据统计,1998年中国化学药品工业协会统计的输液生产数量是19亿瓶,加上医院自制输液5亿瓶,总共不过24亿瓶,平均到每个人身上不到2瓶。当时企业的目标是通过扩大生产和降低价格,以求赶上国外平均水平(2到3瓶),满足国内患者需要。

此后,中国输液用量突飞猛进,年均增长率近20%,输液成为与抗生素、针剂、片剂等并列的医药行业五大制剂之一。企业改建、新建、扩建输液生产线的热潮席卷全国……2001年产量即达到31亿瓶,比上年增长30%。此后逐年增长至今。

现代输液治疗是从西方传来的,西医输液最初针对的只是抢救病人,至今在国外输液治疗不亚于一个小手术,非常慎重。国外很多大医院没有输液室,而国内绝大多数医院都有门诊输液。

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。输液是侵入性操作,输液过程中,需要刺破血管,向其中输入本不属于人体的药物。这个过程中,输液药物、设备、环境、操作的无菌程度,都会影响输液安全。

重庆退休医疗专家沈立真坦言,注射剂的材料、包装设计、生产工艺及与药物的相互作用,环环相扣。只有保证了每一环节的安全,才能保证注射剂的安全,才能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保障。

产业链应向药物创新转型

中国的医药企业一向以“做不大”饱受诟病,然而,输液产业却是例外,近20年来,中国已经崛起了若干输液企业巨头。

据介绍,中国除了有上千家输液生产企业,还有数百家输液包装材料生产企业,几十家装备生产企业,上百家输液器生产企业,上百家与输液配合使用的粉针剂生产企业。输液“搭起了一个收费平台”,拉动了相关产业,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。输液产品的任何“技术改进”——哪怕换一个瓶塞——都意味着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市场。

谈及输液费用,病人的反应普遍是“贵”。使用率最高的“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”一个疗程6支,需要三百多元。在利益驱使下,加上医生们的“推波助澜”,成为静脉输液在各种治疗手段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。经初步估算,一家中型医院如果每天有100人“打点滴”,按最便宜的青霉素计算,每天至少收益在数千元之多,一年下来利润惊人。

参与拟订《中国输液安全专家共识》的龚志成教授认为,遏制过度输液问题要改变医院的创收机制,通过医保拒付的手段对其进行调控。

一位业内人士表示,伴随着限制输液、限抗令、医保控费等系列改革,相关产业已经历过一轮大洗牌,很多中小型企业或生存难以为继被迫停产、或被收购;大型输液产品企业也在这几年中进行转型,有的试图实现向药物创新方面战略转型,有的积极调整产品销售结构,有的则瞄准慢性病,构建心脑血管全品类的产品群。

杜绝过度输液需全社会共同努力

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尽管怨声载道,但病人们普遍认为,输液会让他们的病好得快些。

在重庆某医院,记者随机采访的10位病人中,有7位是听取医生的建议直接输液,2位是自己主动要求输液的。在听取医生意见的7位病人中,有4位曾向医生提出可否吃药或打针等其他方式治疗,而医生的建议是:输液“好得快”、“避免转化成慢性病”等。已经吊水3天的彭先生去复查的时候,医生建议“再输3天,巩固巩固”。

“医生不要滥开静脉注射,患者具有客观的治疗态度,不要一味求快。”沈立真医生说,很多人认为打针比吃药疗效好是误区。她解释,“注射剂虽然起效快,但是最终效果与口服药是一样的,只不过口服药有一个吸收的过程。”

在很多医学专家眼中,输液“风险”本可以避免。唯有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,医疗常识才能逐渐回归,更加合理的医疗模式才会建立起来。

去年全国“两会”上,政协委员张国刚建议制定《静脉安全输液指南》,全面规范静脉输液,强化规范医务人员输液处方行为。引入行业监管与病患监督机制,同时建议整合医保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单位和部门形成联动机制,完善临床大数据库,构建合理安全输液预警监控体系。

此外,专家还呼吁设立“输液安全日”,唤醒公众安全合理用药的理念。

原标题:输液用量突飞猛进的背后


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,不代表银河娱乐1331官网登录版观点。
XML 地图